历史沿革
2022 | 获批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|
2021 | 时隔二十年再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“TI杯”,是27年来唯一且两度捧杯的西部院系 获批自治区级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 |
2020 |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获得1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|
2019 |
通信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通信工程、电子信息工程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参与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|
2018 |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获评广西一流学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|
2017 2016 2014 |
科研年度到位经费突破3000万元 获批自治区级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信息与通信工程获批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|
2013 |
通信实验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|
|
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|
2011 |
获得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化推进广西人才小高地 |
2008 |
认知无线电与信息处理获批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|
|
欧阳缮教授获首个国家“973”项目资助 |
|
通信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 |
2007 |
新增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|
2006 |
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资格 |
|
更名为yb3100vip |
2005 |
仇洪冰教授获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|
|
信息与通信工程获首批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 |
|
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获得首批广西重点实验室 |
|
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本科教学搬迁至花江校区 |
2003 |
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培养博士点(招生计划单列) |
|
通信工程专业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广西首批精品专业 |
2002 |
新增微电子学本科专业 |
|
新增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|
|
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唯一最高奖“索尼杯” |
2000 |
信号与信息处理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成为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|
|
更名为通信与信息工程系 |
1997 |
通信与电子系统学科成为自治区重点学科 |
1996 |
更名电子信息分院 |
1995 |
招收学校首批硕士生 |
1993 |
郑继禹教授获得学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|
|
通信与电子系统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|
1992 |
通过电子工业部系级办学水平评估获肯定 |
1988 |
整体搬迁金鸡岭校区第二教学楼(沁源楼) |
1987 |
首批联合培养硕士生毕业 |
1985 |
与西电联合培养硕士生 |
1980 |
西北电讯工程学院(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)援建 |
|
无线电工程系成立,招收首批本科生 |
1960 |
无线电工程专业成立。创业维艰,励精图治。 |
|
|
学院首批本科毕业生
部分西电援建教师
金鸡岭校区二教(沁源楼)奠基
本科生在金鸡岭校区二教楼顶做天线实验
西电桂电联合培养硕士生毕业答辩
进行激光科研实验
通信教研室教师集体备课
军事预研成果鉴定会
联合培养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
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揭牌
- 院内链接